2022年5月17日8:00,,榆林學院在5306智慧教室舉辦本科教育教學高質量發(fā)展系列報告之“轉戰(zhàn)陜北——毛主席在佳縣”,。本次報告由佳縣作協(xié)主席劉亞蓮老師主講,文學院副院長樊文軍主持,,學校50余名師生聆聽了報告,。
劉亞蓮講述了自己的寫作經驗,,根據自身30多年的創(chuàng)作經歷,得出可供大學生學習寫作的不二法門,,就是立足實際,,扎根人民,扎根基層,,親身體驗,,增強實踐能力,從而才能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yōu)秀作品,。
劉亞蓮從中共中央轉戰(zhàn)陜北的背景,、自己創(chuàng)作長篇紀實文學《毛主席在佳縣》的創(chuàng)作機緣導入,講述了自己曾用兩年時間,,一步一個腳印去采訪當年轉戰(zhàn)陜北過程的當事人,,走訪了毛澤東轉戰(zhàn)陜北在佳縣住宿過的16個村莊。先后上北京,、下西安行程數萬里,,采訪了毛主席的女兒、警衛(wèi)員,、作戰(zhàn)參謀,、衛(wèi)士長、機要秘書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佳縣孕育著深厚的紅色記憶,,紅色故事,毛主席在轉戰(zhàn)陜北的一年零五天中,,待在佳縣的時間最長,。劉亞蓮按照毛澤東同志在佳縣的轉移路線,層層推進,,實地采訪當年毛澤東同志的房東,,根據房東口述和一張張照片反映出毛澤東同志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說的話并非是陽春白雪,,而是善于學習和運用當地的語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通過照片和視頻背后的故事,,劉亞蓮展示了語言的魅力,文學的使命,;同學們猶如身臨其境,,跟隨著劉亞蓮老師的講授重走了一遍轉戰(zhàn)路線,意義非同凡響,。
劉亞蓮老師講述了毛澤東同志在轉戰(zhàn)陜北期間創(chuàng)作了許多理論文章,,運籌帷幄于窯洞之內,決勝于江河湖海之間,,在神泉堡發(fā)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宣言,。毛澤東同志穿著的衣服不知打了多少補丁,仍然怡然自得,,毛澤東同志甚至在開國大典時仍把舊毛衣和打了補丁的毛褲穿在身上,,身體力行踐行了平凡造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
2022年5月正逢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fā)表80周年,,《講話》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藝確立了價值體系和理論體系,。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對毛澤東同志《講話》精神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發(fā)揚,。劉亞蓮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創(chuàng)作的多篇紀實文學報告是對“文藝為著人民大眾”的具體踐行,。
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構建“科學研究,、能力提升,、人格養(yǎng)成、紅色基因傳承”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著力培養(yǎng)紅專并進,、理實交融的莘莘學子。劉亞蓮老師的報告既是一堂思政課程,,讓我們明白了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革命先烈親冒矢石,孤身涉險,,雖九死其猶未悔,;又是一堂精彩的課程思政,好的文藝作品必須扎根基層,、扎根群眾,,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報告后同學們一致認為要用“奮斗”禮贊時代,用拼搏定義未來,,要讓紅色之花在心底綻放,,守住前輩的火,開辟明天的路,,做新時代的奮斗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劉亞蓮,,女,,當代女作家。1967年出生于陜西省佳縣,。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陜西省“百人文藝創(chuàng)作人才”,、榆林市政協(xié)委員、第五屆“榆林市十大最美女性”、“七十年·葭州杰出女性”?,F任佳縣作家協(xié)會主席,,供職于佳縣文化館。
代表作:
紀實文學《毛主席在佳縣》《十年風雨路》《木頭峪》《佳縣十大古村落》《勃牛溝兵工廠》《佳縣百年記憶》《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
長篇小說《又是秋風乍起時》(2020年6月中國好書榜)
民間文學集《白云山神話故事》